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务处
教务﹝2025﹞129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切实提升我校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变革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秉持“按需施训、应用驱动、分层推进、赋能教学、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通过持续性、分阶段的系统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常用AI工具的核心功能,能够将AI实用技能成功应用在真实教学场景,创作高质量教学资源,显著提升教学效能与质量。特别是要有效提升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数字资源开发与创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运用AI工具深度赋能教学全流程,成功解决教学痛点难点问题,促进智教融合,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耦合。由此构建一支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善于融合人工智能、勇于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培训组织
1.成立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信息化处和各院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培训工作的整体部署、组织领导、检查推动和条件保障工作。
2.成立学校培训工作导师组
导师组主要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刘军教授牵头,信息化处、教务处领导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教师组成。导师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主要负责整个培训工作各阶段目标任务的制定与安排、重点技能培训、专业应用指导、有关问题建议和培训效能评估等工作。
3.成立各院部AI专业应用支持小组
各院部支持小组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安排2名教师与该院部教学副院长及相关教师共3-5人组成。支持小组在导师组和所在院部领导指导下,沉浸到专业教学各环节,施行按需指导、助力支持、难题汇总、协同提升。
4.建立线上与线下结合、指导与应用融合的培训模式
通过“集中培训+线上自学+线下指导+专业支持+融合应用”的循环往复,沉浸式推进培训工作在各院部、各专业的持续深入开展。
5.建立高效组织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定期与实时相结合的情况反馈机制。支持小组定期向导师组反馈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导师组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建议,重要问题及时反馈和汇报。
二是建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机制。对于各院部支持小组反映的突出性问题,导师组及时下沉提供指导,对于所反映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导师组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面上集中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三是建立校院两级上下结合的效能评估奖励机制。依据培训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任务,导师组负责学校层面的各院部一般应用能力的提升评估,各院部负责本单位各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评估,领导小组组织阶段性工作讲评、全期培训效能评估验收和考核奖励工作。
三、保障措施
1.资源保障: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保障,重点保障主流AI工具的官方账号体验,同时建立培训资源库,交流共享学习资料和成果。
2.运行保障: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加强导师与支持团队建设,鼓励年轻教师的创新探索,确保培训工作的专业性与高水平。
3.展示推广:适时将各院部AI助教的优秀案例予以展示推广,并纳入学校优秀教学案例库,优先推荐至更高平台参赛参选。
4.评比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
教务处
202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