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贯彻落实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意见》(金审教〔2025〕129号)文件精神,我校于近日召开教师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提升专题会。会议旨在总结前期培训工作阶段性成果,听取各学院、部在AI教学应用中的收获、困惑与建议,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副校长王薇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副处长徐洪灿主持会议。各学院、部分管教学负责人,学校AI培训工作导师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培训工作导师组组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对前期培训工作作了阶段性总结。自学校统一部署以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教务处已联合组织开展了两场集中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组成的各院、部AI专业应用支持小组,正与对口学院保持密切沟通,动态收集、梳理教师在AI应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形成问题清单并反馈至导师组,为后续精准化培训内容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学院交流环节,各教学单位普遍反映,经过前两轮系统培训,多数教师已熟练掌握了多种AI工具,并将其深度融入备课、课件制作、案例生成等教学环节。人工智能有效替代了部分重复性工作,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值得欣喜的是,部分教师已展开创新性探索:会计学院运用数字人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将财务数据转化为交互式图表;管理学院通过AI生成代码,开发出专业小程序;艺术设计学院则利用自然语言交互快速生成创意素材。整体而言,此次培训不仅完成了对广大教师的“技能启蒙”,更在全院范围内树立了“AI赋能教学”的主动意识,为深入推进智教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认真听取各学院(部)的发言后,王薇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并对后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她首先充分肯定了前期培训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各学院积极探索所展现出的良好态势。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洪流,全体教师必须主动学习、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推动AI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是学校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而非权宜之计,并鼓励各学院与信息科学与工程院深化对接,找准切入点。针对会上反映的共性问题,王校长表示学校将加快出台《师生人工智能使用技术规范》,并设立专项教研课题,引导与支持教师在AI赋能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学校也将持续加强相关平台与硬件建设,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专题会全面梳理了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初期进展与现实困境,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学校将继续深化培训内容、创新支持模式、强化条件保障,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动能。
供稿:教务处
撰稿人:沈沁滢
2025年11月6日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478号